志愿服务是城市文明的一张名片,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要活动形式。作为市属高校、郑州市志愿者联盟单位之一,学校始终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为郑州中心城市建设贡献力量。2019年郑州国家中心城市研究院(天中智库)在学校揭牌成立,更为学校服务郑州中心城市建设提供了有利平台。志愿者们满怀“城市是我家,我来建设她”的热情,足迹踏遍城市的各个角落,尤其在各项重大活动的服务保障中必然活跃着学校志愿者的身影。今年以来,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学校广大志愿者同样迅速行动、逆行而上,用心手相牵传递信心和希望,用勇往无前勾勒师院志愿服务的最美气象。师院师生热情向上、乐于助人的青春气息,通过志愿服务转化为关爱他人、奉献社会、建设城市的澎湃暖流。
01
扎根社会,扩大辐射范围

学校秉持“励志 慎行 乐学 善思”的学风,强调知行合一、实践育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理念深入人心,积极参与社会公益在师院蔚然成风。
学校每学年制定社会实践活动年度计划,依托社会实践育人基地,结合学校专业特色,适应基层单位需要,坚持常态化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重点组织开展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坚持开展“雷锋月”系列活动、“保护母亲河”行动、“家电义务维修进社区”活动、老年公寓关爱老人行动、“文明东区 志愿同行”活动、文艺志愿者走进巩义、新蔡、中牟、航空港、富士康开展文艺下基层慰问演出活动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
志愿者们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企业,为群众宣讲国家最新的大政方针,为困境中无助的人们带去希望和爱,带领群众养成低碳环保、垃圾分类、公筷分餐等健康文明的生活习惯,促进社会文明和谐,崇德惟馨。
02
志愿先行,共享城市文明
良好的交通秩序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学校持续开展文明交通志愿活动,维护学校附近路口、公交站点交通秩序,并对学校周边共享单车进行整齐摆放,杜绝乱停乱放现象。在第十一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举行期间,为“迎民族盛会 庆七十华诞”,大力营造郑州市安全、干净、畅通、有序、文明的出行环境,学校共派出206名“绿城使者”在文化路、英才街、开元路、桂圆南街、荷花街等5条街道,12个公交站台,4个校门口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在2019年文明城市检查期间,学校共派出144名“绿城使者”在英才街、开元路、桂圆南街3条街道,4个公交站台,2个校门口开展文明交通、文明引导志愿服务。志愿者们头戴小红帽、手握小红旗、身穿红马甲,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03
全员参与,助力全国盛会

学校因地缘优势见证着郑州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承担过郑州举办的许许多多大型盛会、活动的志愿服务保障工作。“拜祖大典”活动、“奥运火炬传递郑州站起跑仪式”、“世界客属第十八届恳亲大会”、“世界水日—生态文明行”活动、“炎黄国际马拉松”、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2020年春晚郑州分会场……各项重大活动中郑州师范学院志愿者都以饱满的精神、热情的服务彰显着主人翁的责任与担当。

比如,在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中展现的志愿者素养。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郑州举行,这是一场各民族间团结、友谊、和谐的盛会,是一场展示出彩中原、魅力郑州风采的盛会。河南上下万众一心,举全省之力为中国、为世界呈现了一届成功、圆满、精彩的民族团结盛会。学校承担珍珠球赛事,积极服从省市各项工作安排,圆满的完成了赛期的各项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参与此次赛事的各项志愿服务人员达1000余人,志愿服务项目涵盖开幕式表演、黄河游览区讲解、信息咨询、文明交通、文明引导、清洁家园、文化展示志愿服务等。为做好志愿服务工作,先后开展志愿者应急救援、志愿者礼仪、志愿者心理督导、“绿城使者”文明交通值岗培训等多项培训。全校师生以实际行动助力民族盛会,展示了学校志愿者积极向上的良好风貌以及无私奉献的志愿者精神。

又如,在2020年春晚中展现的志愿者风采。2020年春晚在郑州设立分会场,学校有幸承接部分参演任务。学校高度重视此次央视春晚参演的光荣任务,学校领导全程统筹部署,宣传部、学生处、后勤保障处、保卫处、财务处以及各相关学院,迅速完成一系列动员、组织和保障工作,将演出工作各项要求落实到位。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参演工作,各相关学院师生表现积极、参与热情、行动有力,在正式演出前进行了为期34天的紧张排练,同学们克服严寒、艰苦奋斗,以严谨的专业态度、浓厚的家国情怀、完美的演出向全国、全世界的观众展现了师院学子的良好精神风貌,获得了央视导演团队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赞誉。2020年1月24日大年三十晚上,郑州师范学院1040名学子集体荣登2020年中央电视台鼠年春节联欢晚会,作为春晚郑州分会场的主体表演阵容之一,在黄河之滨——炎黄文化广场唱响《黄河颂》《幸福长流母亲河》,以精彩演绎和恢弘气势彰显出黄河文明的无穷魅力和文化自信,赢得广大观众纷纷点赞。
04
聚力同心,打赢抗疫战役
报团取暖踏坎坷,守望相助渡难关。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牵动着亿万国人的心,全国人民众志成城,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为抗击疫情贡献力量,学校也迅速出击,在做好校园防疫工作的同时,也在校园外用实际行动为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奉献自己的力量。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同心抗疫,郑师学子在行动”。一大批学生到居住地的防疫服务检测站做志愿者,积极投身于家乡的抗疫工作当中,承担起测量体温、统计信息、宣传防疫知识、卫生消杀等工作,虽然工作内容并不难但他们勇担责任、坚守岗位、认真负责,他们不做疫情的旁观者,用自己的方式助力这场抗击疫情的战斗。“郑师情援,以艺战疫”。学校一群身怀才艺的师生,用艺术传递共克时艰的决心,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由郑州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部长惠保德作词、学校教师李洋作曲,董晶晶、陈浩领唱,以及学院合唱团的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合唱完成的歌曲《义无反顾》,歌颂了坚守在“战役”前线的青年工作者,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河南电视台、河南高教、郑在学习等多家媒体转载报道;孔春恒老师填词,李洋、孔春恒合作编曲的原创歌曲《白衣颂》用音乐的力量向奋战在抗击疫情一线的白衣天使致敬,被郑州共青团、河南交通广播、河南电视台等媒体转载报道;音乐与舞蹈学院合唱团在睢晓杰老师的指导下倾情献唱《天耀中华》,用隔空传输的歌声来表达对祖国母亲的祝愿,对一线医护人员的祝福,被河南高教转发;音乐与舞蹈学院教师王丹带领 B18舞蹈学班来自13个不同地区的29名同学,各自在自己家中用手机分别录制舞蹈视频,经过24小时的紧张制作,完成原创舞蹈作品《加油,武汉不孤单》;特殊教育学院师生隔空联合创作舞蹈《一直到黎明》、手语舞《平凡天使》致敬逆行英雄。美术学院教师丁伟和丁志伟也创作了《黎明之光》《战疫》《丹心使命》《曙光》《守护》等画作,致敬所有不顾生死、逆向而行的英雄。“以文抗疫,助力武汉”。还有一批师生用一首首诗歌一段段文字,履行着责任和使命,以“文学”的力量将真情诉诸笔端,鼓舞奋战在疫情前线的勇士们,为防控疫情筑起精神防线。

此外,学校高度重视定点帮扶村——新沟村的疫情防控工作,疫情防控工作中,驻村第一书记申培新和工作队员张武勤吃住在村,和村两委密切配合,全天24小时开展防控工作,学院党委赵健书记、孙先科校长多次询问新沟村的疫情现状以及防疫情况,要求学院驻村工作队务必坚守一线,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尽心尽责与定点帮扶村的党员干部群众共同抗疫、共渡难关。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学校不畏险情迎难而上,大力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师生把灾难当教材、把困难当磨砺,全力完成这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科学教育与道德教育,为打赢疫情防控战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