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岁离开亲人,只身来到异地他乡,投身特殊教育事业,一干就是28年。她默默耕耘在无声的世界里,奉献了自己的青春岁月,用自己无私的爱和强烈的责任心使特殊孩子们拥有光明的未来。她是山东省潍坊市昌乐聋哑学校教科室主任、“中国好人”逄赧赧,一位用爱心和执着塑造残缺生命的敬业教师。
“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教师本身就是个高尚的职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身为一名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逄赧赧肩上的责任更大,付出的更多。面对盲、聋哑、智障、脑瘫这些特殊孩子们,她积极克服教学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买小人书和棒棒糖,调动孩子们的学习求知兴趣;她采取多种方法,让聋生学会发舌根音,经常把孩子的小手放在自己的喉咙处,伸进自己的嘴巴,让孩子感受声带的颤动和舌位的变化;在启智班的教育中,她细致观察每一位学生的特点,为孩子们量身制定教学培养计划,有针对性的展开教育,编写适合孩子成长的教材。在她的耐心教育下,孩子们都有了很大变化;在她被查出身患肾肿瘤病时,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学习,她强忍疼痛,硬是挺到寒假才进行了手术治疗。是她无私的付出和敬业精神,使孩子们得到了快乐的成长。
在逄赧赧身上,我们还能看到身为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真情。她把学生当成是自己的孩子,对他们关怀备至,帮他们梳头发、修指甲、掏耳朵、擦鼻涕,无微不至的点点付出,从未间断。她对孩子们特殊的爱,使她赢得了学生们的爱戴和尊敬。逄赧赧曾说,“爱,可以把坚冰融化;坚持,能够水滴石穿。只要我们用心执着地去爱,所有的孩子都能健康成长。”她对孩子们倾注心血的爱和付出也都收获了果实,毕业的学生全部就业,她所教的学生,在各种比赛中得奖,有的考入大学进行深造,这些原本特殊的孩子们都在她的教育下具备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这些晚开的花儿同样也芬芳无比。
逄赧赧,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无怨无悔,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勤勤恳恳的努力,向人们诠释着敬业奉献精神,同时,也充实着自己有价值的人生。她饱含着对孩子们的爱和深情,凭借着坚忍不拔的毅力,耐心为特殊孩子们撑起了一片希望的天空,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类灵魂工程师普通而又伟大的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