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原创天地
我读清明诗原创文章——我读“清明”
2017/5/22 14:39:35佚名佚名

    他的心里是急切的,喜悦的,哪怕是经过一整个寒冬的冷酷考验,哪怕惊蛰的春雷带来阴雨绵绵,都不能使他读书苦学的脚步稍稍停歇,在清明后的破晓,他便在乞来的灯火下又与书卷缠绵,以弥补寒食节禁烟火时他少翻的那些馨香书卷。

    他叫王禹偁,是北宋时期的一个读书人,在那个最是重文轻武的年代,读书人皆埋头苦读,为生存,为前程,为光耀宗祖,为人前耀武扬威,各种名利纷扰撩拨着读书人的心,众学子虽知君子读书是要明理、修身,却尽日思恋庙堂之上的繁华,不能真正懂得手中经卷之奥义,只“假读书”而已。

    然而,王禹偁却不是这样,他是个纯粹的读书人,不论天寒地冻,还是炙人酷暑,他的书和他的人始终不离。由此可知,王禹偁真是极爱学习啊!

    有诗为证:

清明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夜邻家乞新火,小窗分与读书灯。

    我向来不喜欢宋代的诗,总觉得像跑了气的雪碧,压碎了的薯片,外形是那样,可却再也品不到唐诗的精彩灵气了,而这首诗,跟“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一样的通俗易懂。原来,生在宋代,也能写出这么简明亲切的诗啊!比那些拗口晦涩的哲理诗可爱多了。他那时十八九岁,还是个不太富裕的读书人,最喜欢的事莫过于在家里读书写字,春去秋来,年年如是。这年,清明寒食,已是冰消雪融,绿柳春风的时节,家家户户都藏起厚重衣被,换上轻薄春衫,采花携酒相约去户外郊游,热闹一片。王禹偁只留意书中的前人高论,无花无酒过清明。他自嘲自己兴味萧然像个苦行僧,不了解他的,就信以为真。就像中学时代的学霸每次考试之后都会说“这次我又考砸了!”一样,王禹偁用这种方式给了嘲笑他的世人一个回击。

    虽然仕途多舛,但他依然可以建个小竹楼,写个小诗,在竹楼里听雪落簌簌,棋声丁丁,他的豁达超然和早年读书的孜孜不倦是有必然联系的。清明时节,他不怕自己兴味萧然,怕的是寒食烟火俱灭,失去了夜读的光线。他长年累月的读书习惯使他此刻难以入眠,忽然而来的清明节,扰乱了他的读书计划,此刻的黑暗,使他无助。终于,寒食节过了,虽是夜半,他兴冲冲地跑到久不登门的邻居家,借来了灯火,豆粒大小的光顷刻间照亮了书卷,他笑了,终于又可以读书了!这种心情只有对读书习惯无比自律和对读书热爱至极的人才能表达出来。

    又是一年清明时,又是一片热闹景象,而我想像王禹偁一样,在这个不夜的时代里,到书卷中感受那一片绝美天地,跟他一样,如一个精神贵族一般喜悦着,去读书,学习!读书的时光,时时皆可,愿我们不弃寸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