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郑州安排部署2016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
2016/1/7 14:18:58佚名新华网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深入开展2016年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按照中宣部等12部委《关于2016年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通知》精神和省文明办相关要求,近日,郑州市文明办下发通知,组织召开协调会,安排部署2016年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工作。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文明河南建设为根本任务,以“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为载体,围绕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着力提高农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素质,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二、主要任务

  1、以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目标,深入推动文化下乡工作。要把学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融入“三下乡”活动之中,广泛开展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学习宣传教育,开展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宣传教育,办好“百姓宣讲直通车”、百姓名嘴等宣讲活动,引导农村干部群众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结合“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基层,帮助挖掘整理传统乡贤文化资源,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新乡贤文化。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文明河南•欢乐中原”、“春满中原”、“百城万场”等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轻骑下基层”演出活动,广泛开展“教招”、“送招”活动。积极培养基层文化活动骨干和带头人,活跃农民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推动法律知识进乡村,深入开展“民主法治村”创建和“学法守法用法示范户”评选活动,保护农村妇女、老人、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引导农村干部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深入实施乡镇文化站(村文化室)、文化信息共享、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加强农家书屋工程出版物补充更新工作,开展优秀出版物展销,流动售书和各类读书活动。扎实开展文化体育下乡活动,配备健身器材,组织、指导村民参与文化体育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满足农村对文化体育的需求。

  2、以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深入推动科技下乡工作。组织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科学普及活动,以讲座、展览、培训、示范、咨询、服务等方式普及科技知识,提升农业生产的技术水平,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深入开展“万名科技人员包万村”科技服务行动、“农事早知道”农业科技远程培训、“科普惠农兴村”计划、科普大篷车、科技大集、“现代农业大讲堂”等活动,持续实施“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和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建设一批“科普及适用技术传播工程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农技推广服务机制,建立村级农技推广服务点,努力健全县乡村三级推广网络,推动全省农村经济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组织高校师生赴农村基层进行支教服务、科技服务、社会调查等活动,继续抓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3、以普及卫生知识、提高农民群众健康水平为目标,深入推动卫生下乡工作。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卫生单位要结合“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认真实施“城市医师支农工程”,加强和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组织专家深入农村开展大型义诊活动,在乡镇、集市等人员密集的地方设立义诊台和义诊点,为农民群众送医送药,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加大培养力度,积极开展人员培训、技术指导和对口帮扶,培训农村医疗技术骨干,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素质。积极组织开展宣传计生政策、创建幸福家庭、新家庭计划、“春蕾计划”、“恒爱行动”、“安康计划”、农村妇女两癌免费筛查等公益活动。

  三、工作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任务。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开展“三下乡”活动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抓手,作为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改进作风的具体举措,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真正把“三下乡”工作摆上重要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亲自研究、亲自部署,确定具体分管部门和负责人,明确责任分工,加强督查,强化奖惩,一抓到底。

  2、采取措施,狠抓落实。各级党委宣传部门、文明办要履行牵头职责,加强协调,整合资源力量,加强跟踪问效,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把“三下乡”工作与对口帮扶工作结合起来,与文明城市、文明单位评比考核结合起来,推动各项任务落实。教育、科技、司法、农业、文化、卫生计生、新闻出版广电、团委、妇联、科协等部门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规划,找准载体,实施项目带动,加大投入力度,务求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要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落实和完善相关政策,把开展“三下乡”工作成效与单位、个人评先、职务晋升、职称评定等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常下乡、常驻乡,为农民多办实事好事,让农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怀。

  3、创新载体,增强实效。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三下乡”工作的特点和规律,针对农村发展的新情况和农民群众的新需求,不断改进活动形式,拓展活动渠道,充实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涵,增强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进一步加大“送”的力度,不仅要送理论、送政策、送优秀精神文化产品,还要送项目、送技术、送服务。要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促进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提升公共服务能力。要加大农村各类乡土人才的培养力度,逐步解决人才缺乏的突出问题。各单位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完成、“十三五”规划开局的有利契机,把“三下乡”纳入扶贫攻坚的总体部署,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推动惠民项目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

  4、加强考核,动态管理。郑州市文明办已将“三下乡”活动纳入全国文明单位、省市级文明单位测评体系,参加活动情况将做为申报考评文明单位重要依据之一。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全年不间断的开展下乡活动,认真策划,精心组织,开展一些实际效果好、示范作用强、深受群众欢迎的服务活动。

  5、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各相关单位要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大众传媒,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三下乡”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内容,宣传农民群众对“三下乡”的愿望和要求,宣传各地各部门开展的重点活动和取得的主要成效,宣传“三下乡”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和先进经验。形成强大声势,为做好“三下乡”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