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师院志愿者与四川大凉山麻风病村子女的幸福生活
2013/12/2 10:17:43佚名文明办

9月3日,由郑州市志愿者联合会发出公告面向社会招募体育教师1名,音乐教师1名,美术教师1名,学校管理人员1名,园艺师1名,共计5名支教志愿者,组成“绿城一叶,走进大营盘”支教队,走进四川省大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村,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支教活动。

支教背景:为麻风病人子女助教育

郑州师范学院在获悉招募信息后,积极组织,广泛动员,严格筛选,最终确定了初等教育学院副书记张景川为领队,外国语学院教师王晋、体育学院孙杨帅、音乐学院田亚格、初等教育学院刘慧、杜岳鑫为队员的6人志愿者支教队伍,其中有三位是90后。9月25日早上5点从郑州启程出发,历经17个小时,先后换乘飞机、火车、汽车,终于在晚上10:30到达四川省大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小学。

四川省越西县大营盘小学,位于县城北面10公里的大营盘麻风病康复村,创建于1986年,由县教育局和卫生局共同创办,是一所主要解决麻风病人子女入学的特殊学校,目前在校生规模450人。

据了解,四川省大凉山州越西县大营盘村是一个麻风村,半个多世纪以来,这里被人称为“隐形的村落”。因为麻风病的原因,这里曾让很多人敬而远之。2002年,台湾女记者张平宜辞去百万年薪的工作,致力于大营盘麻风病人的子女教育,为孩子们插上“希望之翼”。2012年,她获得感动中国人物。此次郑州师范学院的志愿者便是来到大营盘村小学进行支教工作。

以奉献发扬师德师院师生扛起责任

在出发之前,志愿者们已经学习了防治麻风病的相关医疗常识。虽然当地条件艰苦,但是志愿者们害怕的并不是这些。

山里的教育资源匮乏,那里的学校几乎没有专门的书法和美术课。接下来的四个月时间里,我要用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助这些孩子。”这是本次支教队伍里年龄最小的一名志愿者、初等教育学院09级综合文科班的杜岳鑫临出发前说的话。杜月鑫的话也反映了其他志愿者师生的心声。

到达大营盘小学第二天,支教队员就迅速进入工作状态。由于当地条件艰苦和经济发展的现况,大营盘小学教职工严重不足,支教人员教学任务繁重、工作时间长、备课年级跨度大。王晋承担了五、六、八年级的英语教学任务;孙杨帅承担了一至六年级体育和一至八年级武术课;田亚格担任学前班至六年级音乐和舞蹈、电子琴等课程……几位支教队员的支教工作是极为繁重的,用队员们的话就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每天的工作时间从06:30开始,起床进入教室,饭点要在食堂为学生盛饭打菜,晚上22:30还要巡查学生宿舍,备课只能“挤时间”完成。由于地处山区,路途不便,学校的孩子们无论年纪大小都是住校的,支教队员们也就没有了双休日的概念,就连国庆7天假期都是和没有回家的孩子们一起度过的,为了不让孩子们感觉孤单,队员们包饺子、做节目、举行升旗仪式,让孩子们感受到了浓浓的国庆的气氛。

紧张和忙碌之后,常常会劳累的提不起脚步。每到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更多的还是欣慰。因为发现自己可以为别人做些事情,而且是很有意义的事情,这已经够了。将来也不会后悔,无论多累多难,都会坚持着和孩子们一起走过。”张景川老师在他的微信里说道。

用坚强战胜困难乐观铸就美丽

大营盘小学的生活是艰苦的。大营盘小学海拔高达1800米,四面环山,环境很美,学校的地势很高,建在半山腰,地势高,水资源非常宝贵,都是靠天吃水,学校500多师生的饮用水都是雨水。下雨时,把水窖存满,供师生们吃饭喝水,一段时间不下雨,就没水用了。还有下边村子也和学校抢水用,水很难存住。洗澡变成了一件无比奢侈的事,这让户外生存经验丰富的“资深驴友”领队张景川也叫苦不迭,用他的话说“头发已经可以炸油条啦!”。由于海拔的原因,水的沸点比较低,“开水”不开,不足以灭菌杀毒,队员饮用后出相继出现嗓痛、烂嘴角、肠胃不适等症状。因为操劳过度,原本就有高血压的领队张景川血压骤然升高,引发重度眩晕,送往医院急救,4天后才康复出院。

由于大营盘小学的特殊情况,这里的师生伙食都是定点定量的分配。两个馒头,一碗白菜,就是一顿饭。然而来自郑州师院的支教团队,却在这一份”艰苦岁月”里苦中作乐,保持了乐观向上的精神状态。“山河一片绿”、“中式汉堡”、“全国山河一片红”这不是什么珍稀菜肴,而是队员们的菜谱,是队员把开水炖白菜、馒头夹酱、辣椒拌饭换了个名字,队员们面对困难和恶劣生活环境,却报之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日常生活中,队员吃的更多的是白开水炖大白菜,没有油星儿,“吃过饭基本不用刷碗,省了水也省了一道程序”。领队张景川在30天里足足瘦了15斤!队员们晚上饿了,就开始做梦,须水猪蹄叫花鸡、海豫楼包子、同胜祥泡馍、烩面、羊肉汤……饿醒了,抿抿嘴,带着满足接着睡……梦里把好吃的都吃个遍。

大营盘小学坐落于半山腰,交通基本靠走,从半山腰上下山到站牌,需要走一个多小时。忙碌的队员们平时除了备课,还要照顾孩子,改作业。而支教团队中年龄稍大、户外经验也相对丰富的张景川老师则成了团队的中心力量,他不但要考虑如何做好大营盘小学的支教工作,还要顾及到队员们的情绪、精神状态、身体状况和生活等。年龄最小的杜岳鑫课程任务最多最重,但大家却没有怕苦,而是彼此相互打气,互相帮助,向大山,向山里的孩子们,传递着温暖的力量。

大营盘小学的其他教师也被郑州师院支教团队所感动。有老师在日记中这样写道:这些都是点滴的小事,但是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下,会让人觉得特别震撼。这才是真正的人性,真正的具有社会责任感,郑州师院做到了!

用温情感化孩子开启心灵之灯

据了解,大营盘小学的学生由于父母多是麻风病人的原因,所以他们从小都住校,这些孩子多有自卑感,内心自我保护意识强,和陌生人有强烈的距离感,接触起来非常困难。在此之前也有很多支教的人,但多数都因坚持不住就离开了。为了给孩子们心灵上的引导,和孩子们做好关系,来自郑州师院的支教团队队员们,付出了加倍的努力和心血。他们在周末和节假日选择陪着这些学生,和他们做游戏,聊心事,一次不行就不断坚持,就这样无数次的尝试和努力,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孩子们慢慢发现来到这里的老师不再是过客,于是逐渐放下了自我保护意识,也开始喜欢并依赖上了郑州师院支教团队。而队员们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也得到了大营盘小学校长和其他老师的认可。

路途遥远,天各一方。纵然支教队员们思乡浓烈,但却丝毫没有影响到他们工作的热情;纵然和远方的亲人、朋友在通电话中时常没信号,但是他们并没有觉得孤单。郑州师范师院在能力范围之内尽多地给予着他们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并不是他们自己一个人在做事,而是一个群体,这让他们觉得很满足。半个月洗不了澡,吃饭清水煮白菜,每天起早贪黑忙碌十几个小时,房子经常漏水,由于天气湿冷导致床常常都是湿的......种种难以忍受的困难被大家勇敢战胜了。

没有去过四川大营盘的人,也许不会明白这份坚持会有多么不易。了解了它的环境和背景,就会明白做这件事的价值。有的人希望自己在某一刻变得很伟大,也一直在寻找这样的机会。但也许有时候,当你以一种平静的心态,去做这些看似平凡的事,恰恰成就了他最不平凡的精神。

用纸条传递温暖真情无限流露

四川大营盘小学所缺乏的,不仅仅是师资队伍,同时也面临着物质条件的匮乏。寒冬已到,孩子们温暖过冬,也成了一个严峻的问题。为了竭尽全力帮助大营盘小学,11月1日,郑州师范学院举行募捐活动,得到了全校师生的踊跃参与。有的老师冒着雨把衣服、钱财送到学校,还有的特别有心的老师写了个纸条把它放到衣服的口袋里。其中一位老师在纸条上写道:“我不知道谁能穿上这件衣服,但如果你有困难,请联系我。”并在纸条上附上了自己的电话。郑州师范学院教育工作者朱宏伟说,这次的特殊支教活动,同时也是郑州师院和大凉山的桥梁和纽带,如果没有支教,也许我们连捐赠的机会都没有。所以这个队伍不但是给他们带去了知识,也给他们带去心灵上的温暖,我们在努力地点亮着孩子们的心灯,这就是我们的愿望所在。

据了解,在这次募捐中,郑州师院向支教师生送去了生活补助金、食品和御寒的棉衣,向大营盘小学赠送了10组书柜、100套图书、200套绘画用品。

偏远贫困地区折射教育现状:资金、人员投入须提高

支教作为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校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一直以来受到很多人的关注。但是作为改善贫困、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现状的解决办法,它还有着很多局限性和不稳定性。教育作为一项发展大计,近年来,我国也在进行很多方法的不断尝试和努力,很多爱心人士并成立了教育基金,用来贫困对象的教育帮扶。

为改善偏远山区教育现状,我国启动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该计划由共青团中央、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共同组织实施,从2003年开始,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每年招募一定数量的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到西部贫困县的乡镇从事为期 1-2 年的教育、卫生、农技、扶贫以及青年中心建设和管理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13年,河南省教育厅、省委组织部、省财政厅等五部门也联合下发《河南省边远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人才支持计划教师专项计划实施意见》,实施周期为2013年至2020年。首批项目计划于2013年秋季开学启动,共选派3000名优秀教师赴53个县支教。

而郑州师范学院这次所组织的支教,还不同于国家的常态化支教形式。并且高于它们。它很具有代表性,又有偶然性和必然性。郑州师院的这项义举,其实也是它‘服务社会’院校职能的体现。作为一所师范类院校,我们也希望能够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真正履行好我们的职责。”朱宏伟说。

然而,支教作为一种教育支援形式,从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贫困、偏远地区教育落后的现状,但不能根治。朱宏伟认为,偏远地区之所以缺乏教师,首先是因为物质需求达不到满足,留不住人。其次是个人进步问题受到限制。所以,国家也应该对这些地区增加教育资金投入,加大对人员编制的投入,并且加大对老师的关怀。因为现在老师都在往发达地区走,毕竟跟待遇也存在一定关系。

将近两个月过去了,支教工作即将进行一半。记者通过查看郑州支教团队队员们零零星星发表的微信心情,无不透露着乐观、坚强和温暖的力量。他们在每一次发表微信时都会在开头注上“发现美丽师院”几个字。大家每天用不同的方式激励自己,也激励彼此。张景川老师写道:心中有爱,苦也快乐,苦也幸福!发现爱,传递爱,师院人会永远把这份事业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