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养成
如何让不文明者“长记性”
2017/5/25 0:00:00佚名佚名


  当前,长沙市深入开展针对“不文明行为”的专项整治行动,这是建设更高水准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也是每位市民的期盼。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整治不文明行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总看到一些人记吃不记打,前脚刚接受教育处罚,后脚老毛病又会犯。那么,对于这些不文明者,该如何让他们“长记性”?近日,本报第358期《你说话吧》栏目邀请部分职能部门代表和市民代表一起就该话题展开讨论,并搜集网友意见,形成主要观点如下。

  【网友吐槽】 不文明行为让人如鲠在喉

  @弄尘:不文明行为中,我最反感司机开车压实线变道。有一次,我开车去河西办事,快到红绿灯路口了,突然一辆车压实线变道,差点撞上来,还好没事,走错车道为什么不能去前面掉头呢?

  @吉元:我最讨厌“牛皮癣”广告。我家刚换的大门,每隔几天就被贴满了小广告,丑得死!我好不容易把它们铲掉了,过不久又有人来贴,真是烦躁!

  @老口子:我讲一段亲身经历。前不久,我送岳父上飞机,要用车。谁知道,车库门口被一辆乱停的车堵住了。我找遍小区,也找了物业公司,没人过来挪车。结果,没赶上航班。@小亚:怎么没人说夜间行车乱闪大灯的呢?现在,城里那么多路灯,未必你看不清路啊?乱闪大灯,是拿生命在开玩笑。这种不文明行为要严惩!

  @策长沙:根据相关调查,市民最反感的十类不文明行为包括:车窗抛物;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乱行;车辆乱停;不排队、不依次上下车;乱吐乱扔;乱贴乱画;乱发小卡片;占道经营;公共场所吸烟;躺卧公共座椅。

  【点题】 为什么有人不长记性

  赖泳源(媒体记者):从不文明行为的种种现象来讲,有人不长记性,要么是对文明的概念不清楚,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是文明;要么是明知故犯,以为“是小事可以通融”;要么是相应的处罚措施没有跟上,必须罚痛这些人。

  杨力沙(市城管局执法监督处处长):在日常执法过程中,取证难、执法难、根治难以及治理后易复发,是困扰我们的难题。比如讲,随地吐痰只是一瞬间,我们很难抓现行;还比如,有人不排队上车,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劝导,营造文明的社会氛围。对此,有人听得进去,有少数人则冥顽不灵。

  【激辩】 乱停,可以通融吗?

  陈中(星典时代小区居民):不文明行为当然不对,但也要区别对待。比如,像开车打电话、高空抛物这样的行为,明显威胁人们的生命安全,我完全赞同对其进行严惩。可有一些无伤大雅的不文明行为,我认为可以视情况通融。比如,我今天出门办事,到地方了却很难找到停车位,只能把车停到一个偏僻的、不妨碍他人通行的位置。但是,我又担心被抄牌。

  许晓(市交警支队处罚教育科副科长):对于车辆乱停的处罚,不是以个人感性认识为依据的。在禁停范围内停车,就要被依法依规处理,这是没有价钱可讲的。

  陈中:但是,城市的停车位就只有那么多,我不可能保证每次都能找到停车位。这时候,我该怎么办?总不至于把车开回去吧!我认为,明显对他人不构成影响的停车行为,应该网开一面。

  许晓:确实,停车位相对供应不足是客观事实。我们也正在采取多种形式来克服,比如,鼓励兴建立体停车库、划定区域错时停车、分时间段禁停等等。但终究有一点要明确,法律有规定就该遵守。人性化执法可以有,可有时候,不讲规则的人性化,就可能会导致人情,而徇私情只会让一些人对法律规定、文明守则嗤之以鼻,不长记性。

  李佳男(油铺街社区居民):我提一个意见,现在大多数车辆会在前窗上放一个“挪车请拨打手机……”的提示卡,那么交警的执法手段是否也该与时俱进?比如在开罚单之前,不妨先打个电话。这样,如果车主只是在附近办事,短暂停留,也好挪车啊。

  许晓:根据法律规定,车辆停在禁停范围内,而驾驶员没离开车辆,我们可以采取劝离的方式执法。对于车主不在现场的,我们有些地方也在试行给车主发送短信提醒。但是总的来讲,挪车的小卡片应该是车主对其他人的提醒,不适用于交警执法。

  龚杰媛(学士街道斑马塘社区居民):我总有一种感觉,很多人自己有需要的时候,觉得哪儿都能停;而当自己因为别人违规停车等不文明行为而耽误时间的时候,却总希望执法能更严一点。这样的双重标准,怎么能行?

  许晓:所以这就是严格执法的意义所在。要通过公正、严格、规范的执法,使大家都能在一个标准下,有序地生活工作。其实,遵守文明规则,有时候确实会带来不方便,但这是小的不便,而大家的克制则会换来大的方便。就拿这次参加《你说话吧》讨论来讲,我知道这个讨论地点停车较难,那完全可以停远一点,再走过来。或者,干脆搭公交车、坐地铁、骑共享单车过来。

  【措施】

  治不长记性,有这些招

  措施一:加强宣传教育

  黄洁平(市旅游局行管处处长):根据相关统计,中国人境外游排名前三的不文明行为是:大声喧哗;不排队;不尊重当地民俗。这些行为,很多人在国内是不在意的。所以,我认为,要加强宣传教育,让大家都知道哪些行为是不文明的。

  吴炳(市政府法制办):宣传引导,最重要的是发动群众,营造一种文明的社会氛围。而这项工作应该是全方位的。其中,我认为提升执法人员的素质至关重要。谁执法、谁宣传,如果自己对文明规定、法律条文都弄不清,又如何来教育市民呢?

  措施二:拥抱高科技

  杨力沙:针对城市管理取证难的问题,我们开发出了“随手拍”的手机APP程序,发动群众一起监督。而且,马上还要推出微信小程序,降低“随手拍”的门槛。

  许晓:有些人不长记性,就是执法没有全覆盖,给了他们可乘之机。所以,我们要与时俱进,拥抱高科技。比如,针对乱闪大灯,有些地方已经开发出自动抓拍系统,公安部也在做相应的研发工作,我们正在考虑引进;比如,对斑马线上行人的不文明行为,我们也在考虑一视同仁,跟车窗抛物一起,进行抓拍曝光。还比如,对于广受诟病的“违法王”现象,我们也在利用天网系统和大数据分析,对相关车辆进行锁定,这些车辆一旦上路,警务平台会自动报警。

  措施三:通报、考核

  刘修文(市直机关工委宣传部副部长):俗话讲,家有家规,国有国法。在文明建设中,党员要带头示范,单位也要建章立制。我们准备规定,将体制内单位的交通守法状况纳入文明指数测评。对于体制内单位的工作人员,一些不文明行为,我们要在一定范围内通报。

  微尘(网友):我建议,对于全市所有文明创建单位,分发一份文明承诺书,要求每个工作人员签字,承诺不做哪些不文明行为。之后,如果有违反的,就要追究责任。

  廖湘(九道湾社区居民):我认为,还可以规定得更细一点。比如,交警执法的时候,要重点查处公务车。公务车要给私家车做表率嘛!还比如,那些有严重不文明行为的,年终考核可以不评为优秀;一个单位,不文明行为多的,在文明单位评选中就要减分。这样,才能发挥考核的指挥棒,让大家重视起来。作为普通市民来讲,看到有人、有单位带头示范,就自然会见贤思齐,提高整个社会的文明水平。

  措施四:联合诚信惩戒

  许晓:我们前期设立了交通违法曝光台,严重的交通违法行为还将和个人诚信挂钩。未来,还会采取多种形式,提高不文明行为的违法成本。

  黄洁平:近些年,在很多领域都发布了诚信的红黑榜。我认为,我们要整合这些大数据,来还原一个人的整体诚信水平,再进行联合诚信惩戒。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进行创新,让不守信者寸步难行。

  措施五:体验式处罚

  陈启栋(市环保局机关党委副书记):我认为,可以推广体验式处罚。乱闯红灯的,可以让他来做半天的交通志愿者;乱扔垃圾的,要做半天的环卫工人,让他们体会到他人的辛劳。当这些人认识到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会给别人带来偌大的困扰时,自然会有所收敛。

  【部门声音】

  文明创建永远在路上

  杨立平(市文明办副主任):建设更高水准的文明城市,创建国家中心城市,实现基本现代化,除了硬件建设外,更要加强软件建设,而提升人的素质是这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次长沙深入开展“不文明行为”专项整治行动,其目的就是增强广大市民的文明意识、安全意识、法治意识,让文明行为受褒扬,让不文明者“长记性”。

  具体来讲,我们要加大宣传引导、倡导文明行为,让文明行为标准进学校、进机关、进社区、进企业、进家庭,提高市民的知晓率;要加大文明劝导力度,常态化开展“排队日”“礼让日”等文明劝导志愿服务活动,推广“随手拍”,广泛发动群众,做到人人都是参与者,人人都是劝导员,提升市民的参与度和文明意识;要加大整治的力度,形成良好氛围,在城区布局200个整治现场处罚点、志愿服务点,加强对不文明行为的教育处罚;要把相应情况纳入文明考核范围,完善法律规定,推广有效整治经验做法,并积极推动社会广泛认可的道德规范、公序良俗上升为法律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