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文明养成
深圳为新入户市民量身定制多样化文明素养培训
2017/3/31 10:11:00佚名佚名

     文明,不仅代表一个城市的形象也映射出一座城市的温暖和高度。深圳,由来自天南海北的人建设而成。来了就是深圳人,深圳用独有的开放和包容广纳四方人才。在这里每天都有新人涌入鹏城,深圳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移民城市。近几年,深圳每年新入户市民20万左右,随着户籍改革的深入推进,新入户人数必将进一步增长。与此同时,助力城市文明建设,建设和谐家园也成为每个深圳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近日,记者从深圳市文明办获悉,深圳市委常委会通过了《深圳市民文明素养提升行动纲要(2017—2020年)》及配套的《深圳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深圳将建立新入户市民(以下简称“新市民”)文明素养提升工作机制,推动市民文明素养和城市文明水平持续提升。据悉,这项文明素养培训,作为一项公共福利,前期重点面向新入户市民,后期将根据工作实际,逐步覆盖其他有需要的市民群体。

新市民迎来鹏城第一课

  2016年12月17日上午,39名特殊的市民走进光明新区图书馆,他们刚刚成为鹏城新份子,这堂课将是他们在深圳的入门课。课程在老师娓娓道来的深圳历史故事中拉开帷幕,这也是深圳首场新市民培训课。随后,深圳各区陆续开始了新市民文明素养培训之旅,深圳出版集团书城培训中心承担了大部分授课任务,截至目前课程平均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

  城市的文明,归根到底是人的文明。新市民在为深圳建设发展注入活力的同时,也渴望通过权威渠道,全面了解深圳市情、法律法规、文明规范、权利义务以及福利待遇等。通过参加培训,上好“入市第一课”,新的深圳人可以增强文明守法意识,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奠定基础。

  个性化教学方案增强新市民融入感

  据深圳出版集团书城培训中心项目负责人介绍,各区新市民入市培训花样百出,不仅为不同类型市民提供个性化服务,还结合自己辖区特色添加诸多颇具仪式感的培训行程。福田区培训团队组织新市民们登莲花山,在邓小平铜像前敬献花篮;龙岗区带领新市民们参观大芬美术馆,游走大芬油画街,参观深圳客家民俗博物馆;罗湖区让新市民们走进深圳博物馆,了解深圳历史,游走在时间隧道中感受深圳文化。

  在培训课程中,老师发现,以青年为主体的新市民希望听到更多关于心理健康和礼仪类课程,以家庭为主体的新市民更倾向于家庭教育、养生方面的课程。未来,课程设计将根据市民反馈情况随时调整。

  同时,在指导老师培训方面,在新一期培训中深圳市文明办选拔一批综合素质高、培训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组建讲师团队。各区、各新区文明办可根据需要,选用授课讲师。为了不断提高讲师的业务水平和课程质量,深圳市文明办还将定期指导开展讲师培训和教学质量评估。

  多层次培训服务切合市民需求

  记者从《方案》里看到,深圳将组织动员各方力量,为新市民提供形式多样的文明素养培训服务。各区除了定期为新市民提供培训外,还将通过专题讲座、影视教学、互动交流等形式,免费为新市民提供文明素养和城市融入培训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还将开发新市民培训微信公众号和网页,收集并发布各区、新区新市民培训班课程信息,汇总文明素养精品课程,建立网络“云课堂”,为市民自测、报名、选课及学习交流提供便利。同时,探索建立“学分”制度及激励措施,鼓励市民参加网络培训。

  未来不久,深圳新市民们还将第一时间领到城市融入的指导手册。据悉,深圳市文明办正着手制作包括《深圳市民生活指南》、《市民礼仪知识简明读本》等文明素养读本,引导新市民深度认识深圳,培育文明行为习惯。

  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是深化文明城市创建的重大创新举措,也是落实深圳文化创新发展、推动“城市质量提升”的重要任务。深圳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吴定海在3月3日召开的新入户市民文明素养培训工作部署会上提到,当前,中国城市化进程正加快推进,如何有效提升市民素质是所有城市面临的共同课题。深圳既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城市,也是城市文明建设的先锋城市,加之具有显著的移民城市特征,因此,深圳应当勇担使命,大胆探索,在新市民文明素养提升方面积累经验,发挥引领示范作用。(深圳晚报记者 罗典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