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理论园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发展
2012/5/13 22:59:34佚名佚名

当今,作为第四媒体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生活娱乐和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如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网络文化建设,使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新课题。

  一、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保证网络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

  被称为时间无屏障空间无屏障资讯无屏障的网络,为各种思想观点、政治思潮、意识形态提供了传播的平台,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不同价值观的矛盾冲突。网络舆论多元化的特点要求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整合和引领网络文化的发展,牢牢把握网络文化建设主动权。为此,要增强用马克思主义占领网络文化阵地的政治意识,真正把网络建设成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先进文化的思想阵地,使网民在享受快捷方便、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的同时,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自觉抵制西方错误思潮和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影响,唱响网络文化建设的主旋律。

  二、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核心,增强网络文化的凝聚力

  当今中国正处于转型时期,各种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如何用共同理想凝聚全社会的智慧和力量显得尤为重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这个共同理想把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目标、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与个人的发展紧密相连,代表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共同愿望,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因此,必须坚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核心,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网络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形式广泛而深入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宣传普及活动,形成网上强大舆论声势和浓厚舆论氛围,增强网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知认同,坚定他们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信念,打牢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

  三、坚持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为灵魂,提升网络文化的精神内涵

  凭借强大的经济技术优势,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不断向我国输出西方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大肆进行文化渗透。要抵制西方的网络文化影响,就必须加紧建设具有我国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网络文化,坚持把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作为灵魂,提升网络文化的精神内涵。继承和发扬优良的民族传统文化,积极开设红色主题网站,引导网民自觉坚持和弘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和民族精神,形成维护国家利益、促进民族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和高尚情感,不断增强网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坚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深入开展形式多样、主题突出的网络文化创新活动,激发广大网民的创新热情,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素质,增强创新能力;坚持开放包容,海纳百川,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与交流,大胆吸收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和优秀成果,在不断丰富网络文化的同时,努力培育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

  四、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道德评判标准,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

  网络空间特有的虚拟性、开放性、隐蔽性等特征,为不良网络道德问题的滋生提供了温床。面对日益严重的网络道德失范现象,必须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网络道德的评判标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我们判断网络现象的是非善恶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是网络道德价值导向的标尺。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规范网民的行为,强化道德责任意识,增强网民的道德选择和判断能力,教育和引导网民知荣辱、明是非,自觉抵制网络低俗之风;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建立健全网络监管制度结合起来,加强网络监管立法,细化网络监管相关规定,提高网络监管水平;建立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动员全社会力量,对违法和不良网站坚决予以曝光谴责并依法严肃整治或取缔,形成扬善祛恶的网络舆论环境,营造健康、积极、和谐的网络文化氛围,为网络文化健康发展创造条件。

                                          来源:郑州文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