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收获的金秋季节。近日获悉,郑州师范学院全国文明单位创建申报已经上报至中央文明委待批,这是在2015年首次获此殊荣的基础上又一次踏步前进,标志着郑州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启了更华彩的篇章。
回首文明创建历程,几多艰辛,几多荣耀。从2003年三校合并至今,学校文明创建的脚步已经走过14个年头。从2004年“郑州市文明单位”、2005年“河南省文明学校”、2006年“河南省文明标兵学校”、2007年“河南省文明单位”、2012年连创“河南省文明单位”、2015年“全国文明单位”到今日“全国文明单位”再创待批,一步一个脚印,一步一个台阶。坚韧执着、锐意进取的师院精神,勇于担当、大爱无疆的师院品格,始终激励着师院人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晨光中的菁菁校园
07:00,天鹅湖畔。

秋风送来清新,书香弥漫校园。晨光里,湖水边,三三两两的学子,手握书卷,或静坐、或踱步、或沉思,青春的身影、琅琅的书声伴随着太阳的脚步唤醒了菁菁校园。这只是郑州师范学院优美和谐的校园美景一角。
多年来,郑州师范学院始终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原则,持续投入基础环境建设,不断加强校园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美丽师院”工程。校园绿地面积42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60%;“教工之家”及文化娱乐设施建设完善,建成天文馆、自然博物馆、校史馆、档案馆、图书馆、综合训练馆各1个,室外运动场6个;校园卫生常抓不懈,采取常规保洁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的方式,对校园卫生区域进行网格化划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确保环境卫生无死角;学校组建文明督导队,采取周二定期检查和集中抽查相结合的卫生督导方式,确保校园干净、美丽。学校因此荣获“全国绿化模范单位”、“河南省国土绿化模范单位”、“郑州市花园式单位”等多项荣誉称号。
校园是我家,我来扮靓它
10:00,水杉林。

正值上午大课间,一个年轻的身影正在忙碌着,他在给挺拔的水杉树悬挂特殊的“身份证”——植物二维码。只要掏出手机,微信扫一扫,就可以知道一颗树的“前世今生”和地球定位。开展校园植物趣味身份认证工作,旨在发挥生命科学学院专业优势,进行科普义务宣传,提升师生科学素养,经过两年的运行,已经成为郑州师范学院文明创建特色品牌的“金名片”。
为及时总结学校文明创建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深度挖掘基层创建的特色和亮点,探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规律和特点,进一步提升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质量和水平,2016年,郑州师范学院启动了文明创建特色品牌项目的培育工作。经过申报、讨论、筛选、修改等多个环节,共计确定来自全校各单位申报项目18个,主题涉及道德建设、文明素养提升、学雷锋志愿服务、城乡结对共建、校园文化建设、传统文化及传统美德的传承与创新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发挥专业特长,凝练学校文明创建特色,开展文明创建品牌建设,随着植物二维码、校园井盖涂鸦、国学经典诵读、两会热点解读、豫梦英语文化传播等一系列文明创建品牌项目的落地生根,郑州师范学院走上了以文明创建品牌项目带动基层文明创建工作开展的特色之路。
追梦的世界,无尽的精彩
11:00,舞蹈排练厅。

额头浸润着汗水,脚步紧随着节拍,一群特殊的舞者正在努力地翩翩起舞,为即将到来的郑州慈善日活动准备节目。他们听不到美妙的声音,说不出动听的话语,却用出色的舞姿绽放出属于他们的精彩:2015年“出彩中国人”年度总冠军,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连续两届“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金奖,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和各大卫视节目的舞台。他们就是郑州师范学院残疾人艺术团,也是郑州师范学院多年来以“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提升师生艺术修养”为宗旨的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成果之一。
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灵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学校形象、提高学校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建设与大学精神相匹配的校园文化,形成特色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强校”的目标是郑州师范学院建校以来始终追求的梦想。为此,郑州师范学院以绿色人文系列活动为主线,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设立“中原国学讲堂”分会场,邀请国学专家、文化学者做客师院,畅谈国学经典,品味传统文化;举办合唱节、诵写节、科技文化节等系列活动,树立校园文化品牌意识,打造校园文化精品;坚持“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陶冶师生情操,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先后邀请美国落基山芭蕾舞团、中国歌舞剧院等国内外一流文化艺术团体及相关艺术专家进行专场演出或讲座;与此同时,郑州师范学院着力打造了豫剧音乐剧《大别山女儿》、歌剧《原野》、中外歌剧精选、残疾人艺术团等专场演出,赴北京大学、河南师范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省内外高校巡演,成为河南省唯一一所连续八年有作品跻身“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的高校。
最美师院人,传递爱的正能量
12:00,食堂职工宿舍。

“娘,我放学了,俺换过床单后,马上给你做好吃的!”郑州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大四学生底慧敏像往常一样来到妈妈的床边。面对重病的母亲和一贫如洗的家庭,底慧敏显示出了超乎常人的坚强,扛起了照顾母亲的重任;为照顾母亲,追逐梦想,底慧敏整日奔波,乃至青丝变成白发,始终心怀感恩,不离不弃,成为新时代的孝的楷模,爱的标杆。底慧敏的感人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文明网等多家媒体宣传报道,本人也成为郑州市文明市民、郑州市道德讲堂示范课的主讲人之一。
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每一位师生都成为核心价值观的示范者和践行者,结合学校工作实际,郑州师范学院以“最美师院人”、“我最喜爱的教师”、“师院风尚人物”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评选活动为载体,以文明市民(身边好人)的报送、道德讲堂的开展以及道德模范故事汇等工作为抓手,培育先进典型,宣讲先进事迹,创新形式,注重实效,把道德模范的榜样力量转化为师生的生动实践,在全校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德行天下的浓厚氛围。不仅涌现出“带母求学”的底慧敏,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宾、“感动中原十大教育人物”张景川等先进个人,更涌现出承继民族自立、自强基因的“郑州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残疾人艺术团,八进雪域高原援藏支教团队和团结友爱、奋发进取的弘毅书院等先进集体。
手拉手,心连心,同进步
15:00,自然博物馆。

午后的校园迎来了一队“红领巾”,来自惠济区金洼小学的孩子们走进了郑州师范学院自然博物馆。华南虎、金钱豹、扬子鳄……这些珍稀动物的标本让“红领巾”们大开眼界。
郑州师范学院承建的郑州市自然博物馆,以弘扬科学精神为己任,免费向社会开放,定期举办各类科普活动,推广科普知识,提升广大市民科学素养;开馆至今,已接待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多达20余万人次,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被命名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河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和“河南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基地”。
红领巾参观自然博物馆也是郑州师范学院未成年人导师制的教育辅导活动之一。作为一所师范类的本科院校,郑州师范学院利用自身教育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与学校周边小学结成帮扶对子,选聘导师,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多的辅导模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导师辅导活动,促进广大未成年人身心健康成长。
郑州师范学院十分注重发挥高校优势,积极开展文明单位结对帮扶工作。学校与郑州二七区樱桃沟管委会、荥阳汜水镇新沟村、中牟县大孟镇等乡村建立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通过捐赠物资解决困难户生活的燃眉之急,通过送人员、送技术带领农民走上致富之路,通过政策宣讲、文化下乡等活动开展提升当地农民思想文化素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学校排除困难、主动作为,精准扶贫、措施得当,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郑州市城乡共建一体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小红帽的家国情怀
18:00,文化路英才街公交站。

一天中人流量最大的晚高峰到来。“公交车来啦,请大家不要拥挤,排队上车,注意脚下。”一个温暖的声音响起。郑州师范学院的小红帽——青年志愿者们正在开展“倡导文明出行,共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明乘车活动。维护站台秩序,劝导文明礼让,为市民乘车指路,在小红帽们的耐心劝说、细心指导下,晚高峰的公交站秩序井然。
郑州师范学院目前拥有教工注册志愿者855名,占全校在编教职工的98.16%,学生志愿者15057名,占全校在校大学生的91.97%,形成了稳定的志愿者服务队伍。
学校始终以“雷锋精神伴我行”为引领,秉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结合高校专业特色,适应基层单位需要,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近年来,组织或参加的大型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志愿服务活动380多场次,参与人数超过4万人次。小红帽的足迹遍及母亲河、敬老院、福利院、特殊儿童康复中心、居民社区和建筑工地等,无以计数的志愿服务活动,彰显了志愿者们的浓浓爱心和家国情怀,对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学校因此荣获“河南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河南省教育系统学雷锋优秀群体”等多项荣誉。
作为师范院校,郑州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师资优势和资源优势,每年组织大学生暑期支教小分队奔赴山村、农村和城市街道,开展义务支教活动,截止目前,累计开展支教活动200多次,惠及农村、山村等中小学生5万余人。除积极开展大学生暑期义务支教活动外,重点开展了祖国边远地区义务支教活动。2013年,郑州师范学院师生六人奔赴四川省大凉山麻风病村,开展为期四个月的支教活动;2014年,学校与西藏林芝米林县建立了长期支教关系,“送教进藏”、“送培进藏”的开展,极大地促进了当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促进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
郑仔、诗媛的夜晚
19:00,新媒体编辑室。

夜幕低垂,华灯初上,郑仔、诗媛们开始了一天最忙碌的时光。他们是郑州师范学院新媒体工作团队,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十九大”策划、制作专题活动。本期活动主题为“喜迎十九大,你留言我赠书”,郑州师范学院党委书记赵健为师生们推荐了时下最受欢迎的图书——《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新媒体工作团队将根据郑州师范学院官方微信留言区的留言排名及点赞情况开展该本书的赠送活动。
密切关注师生思想动态,抢占舆论前沿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唱响时代主旋律,传播校园正能量是郑州师范学院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灵魂。它引领师生思想导向、凝聚师生创建热情、推动学校各项工作快速、健康发展。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郑州师范学院历来十分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坚持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等文件,为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学校领导班子经常深入课堂教学一线,掌握一手资料,拓展意识形态工作的载体与途径;设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加大文史哲等基础学科建设投入,强化学科意识形态属性,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注重师生实践活动,积极推进“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四进四信”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增强“五个自信”,主动发声,正确发声,培育广大师生的精神家园,锻造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牢固的生命线。
全国文明单位是一所大学弥足珍贵的无形资产和熠熠生辉的光彩名片,彰显出一所大学蒸蒸日上的发展态势和锐意进取的精神风貌。文明创建工作就像一场接力的马拉松,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在全国文明单位创建出色表现的基础上,郑州师范学院将坚持不懈地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与学校内涵建设相结合、与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与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相结合、与有效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相结合,脚踏实地,开拓创新,掀起新一轮文明创建的热潮,推动学校事业的快速健康发展,为郑州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