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道德讲堂
道德模范进校园讲话稿(于荣阳)
2012/7/9 17:27:28佚名文明办

 

我叫于荣阳,今年16岁,家住登封市颍阳镇北部偏僻落后的于爻村。现在是登封嵩阳高中高一的学生。我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农民家庭,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奶奶和爸爸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最亲近的人。为了生计爸爸外出打工挣钱,奶奶白天领着我洗衣做饭,料理家务,晚上哄我入睡,生活虽然清苦但充满温馨。

在爸爸和奶奶的呵护下我渐渐长大。当我和其他孩子一样沉浸在快乐生活中的时候,不幸像阴云一样笼罩了我的童年。200174,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爸爸在煤矿上干活时,被突然垮塌的煤层砸在下边,众人把他救起送到了医院,经过医生的全力抢救,命虽然保住了,却造成腰部以下瘫痪,再也没有站起的可能。那一年我刚刚5岁,从长辈的嚎啕的痛哭声中我明白:这个本来就贫穷的家庭又要面临更多的苦难。

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沉重的家庭负担压在了六旬的奶奶和只有5岁的我的身上,奶奶既要种地养家糊口,又要照顾爸爸和我。遇到农忙,早上天还没亮,我就要跟着奶奶下地干活,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到了吃饭的时候,奶奶又要匆忙的领着我回家烧火做饭,喂爸爸吃饭,一天下来体力不支的奶奶经常累得瘫坐在地上。我除了帮奶奶做家务外,还要料理爸爸的大小便,给爸爸摖身子、讲笑话、逗爸爸开心。奶奶看着我和病榻上的爸爸,用颤抖的手抚摸着我的额头,经常泪流满面。

就在爸爸出事的第二年,我到了上小学的年龄。由于要帮奶奶照顾爸爸,再加上没钱,我不能到离家远的条件好的学校去上学,只能在家门口的小学读书。每天放学后,看着同龄的小朋友们开心的做游戏,我的心里羡慕不已。我知道:我不能和他们一起玩,我没有玩耍的时间,我得赶紧回家给爸爸倒屎倒尿,帮爸爸翻身子,给爸爸讲故事,陪爸爸说话。我经常会在上学前把坐在轮椅上的爸爸推到人多的地方,让他和别人聊天驱赶寂寞。放学后,再把爸爸推回家,然后开始烧火做饭。

在学校的时光最美好。课堂上我会专心的听老师讲课,认真的做笔记,默默的记忆,我学习非常刻苦尽力,因为我知道:课余时间我要照顾爸爸做家务,几乎没有多余的时间用于学习。在学校里,老师经常教育我,一定要听父母的话孝敬父母。我3岁半时爸爸悉心照顾爷爷的情景,令我记忆犹新;小学四年级时,我的班主任于老师孝亲敬老的行动也在深深地感染着我,这些经历使我具有了孝敬之心。

20078月,我该上六年级了。村里的小学没有开设六年级,奶奶和爸爸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节衣缩食把我送到了条件相对较好的、镇上的小学读书,我的成绩也越来越好。可好景不长,仅仅两个月之后,不幸再次降临在这个残缺不全的家庭。由于长期的操劳和营养不良,奶奶突然发病,撒手人寰。这个家的主心骨断了,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谁来操持这个濒临绝境的家?爸爸躺在病床上,用近乎绝望的目光看着当时仅有12岁的我,泪如泉涌。我依偎在爸爸的怀里,用因劳累而过早变粗糙的小手,给爸爸擦去那满脸泪水。突然间我一下子跪倒在爸爸面前哽咽着说:“爸爸,没事。天塌下来有我呢,从今天起我不去上学了,我回来照顾你,养活你”说到这里我已是泣不成声,爸爸把我拉起来一下子搂在怀里,我们两个抱在一起哭成了泪人。就这样我离开了生活了两个月的镇上的小学,回到离家三里远的一所简陋的小学,与同龄孩子不一样的是,我在学习之余,一边照顾爸爸、操持家务,还要下地干农活。

苦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面对困难我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坚强,爸爸就是为我活着的,如果我倒下了,爸爸就彻底垮了,这个家会很快毁灭的。为了不耽误上学,每天430,当外面还是一团漆黑时,我就起来给爸爸做饭、熬药,然后用勺子喂爸爸吃饭喝药,很多时候自己顾不上吃饭就要去上学了。走在寂静无人的小路上,我经常被一些动物的声音吓得浑身发抖。遇到阴雨或下雪天,跌倒、摔伤是常事。记得有一次跌破了头,缝了12针,医生说:如果晚来一会儿,流血过多就有生命危险。

上午放学后,不管是暴雨如注还是大雪漫天,也不管是寒风刺骨,还是烈日似火,我都是一路小跑往家赶。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为爸爸翻翻身子,给爸爸的褥疮上涂抹膏药,用湿毛巾给爸爸擦脸。然后就是烧柴、做饭、熬药,刚开始时我不会做饭,不是盐放多了,就是饭做得不熟,可是爸爸从来没有责备过我,在我的记忆里,一年中我家炒菜的次数不超过10次,因为我家根本买不起菜和食用油,能有两棵葱拌上盐,吃一顿白米饭,就是我们的过年饭。如果不是靠村里父老乡亲的帮助,我们父子两早就饿死了。就这样我们父子俩相依为命,苦苦支撑着,抗争着。我暗下决心:爸爸给了我生命,我要在他最困难的时候,用我的孝心、我的信念、我的血肉之躯回报他,为了爸爸,我愿付出一切,包括我的生命。

晚上的时间是最充实的,我给爸爸擦过褥疮后,就开始写作业,爸爸看着我在灰黄的灯光下写作业的情景,眼里流露出的全是慈爱和幸福。爸爸不止一次的教育我:孩子,你是咱家的希望。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将来考上大学,做有出息的人,改变咱家的家贫困面貌。等你有出息了,我死也瞑目了。为了爸爸嘱托,我刻苦学习,每天晚上都学习到12点。在临睡前,还要再给爸爸上一次药。多少次在梦中,我看到爸爸站了起来,那身材好魁梧。

虽然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但是爸爸的病情还是不断的恶化。有时候一昏迷就是两三天,这个时候我必须请假,在家里照顾爸爸。有时甚至几个月都不能去上学,幸亏老师关心我,给我补课,使我的成绩始终保持在年级前三名。

20088月,我小学毕业,该到镇上上初中了。如何照顾爸爸又成了一个难题,爸爸想一个人在家,靠邻居帮忙度日。我却放心不下,我怎能舍弃生死相依的爸爸。于是我用了三天时间说服了爸爸,我要带上瘫痪了7年的爸爸去上学,不管有多难我对爸爸不离不弃。很快在好心人的帮助下,我们在学校附近找了一处用石棉瓦做房顶的简易小屋。这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成了我们父子两人的栖身之所。屋子里只有一张桌子、一张床,和做饭的用具。整个屋子都堆得满满的,没有一点多余的空间,唯一的电器就是屋里的那个15瓦的灯泡,但我感觉这已经不错了。从此以后,我有了新家,开始了艰辛的带父求学之路。

我的生活内容还是那些:给爸爸翻身、穿衣洗脸抹药端送大小便按摩然后烧火做饭熬药喂爸爸吃饭喝药换洗尿垫提水洗衣服有时陪爸爸说话逗他开心。我还学会了一个挣钱的好方法,那就是捡破烂,每天我都会捡一些破烂去卖,虽然每天最多仅能卖五角钱。但也能补充一下食物和药物的开销,我感受到了用双手挣钱的快乐。有一段时间爸爸的病情再次恶化,花光了所有的钱,连买馍的钱也没有了。我不想去学了,想带着爸爸去城市里靠拾破烂度日。爸爸满含热泪对我说:“孩子,爸爸就是因为没有知识,才到煤窑去打工的,才被砸成了这个样子,你去拾破烂不还是和下煤窑一样生活没有着落?不如我死了算了,不再拖累你。说完就用头往墙上撞,我赶紧伸手拦住他,才没有出大事。我抱住爸爸失声痛哭:爸爸,我再也不惹你生气了,我一定好好上学,不辜负你的期望。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相信逆境造就人才。在逆境中,我更要勇敢地站起来,我也必须学会坚强!我始终坚信天生我才必有用!我的坚持换来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关注,我的事迹在登封的街头巷尾传递,并在新闻媒体上作了报道。我很荣幸地被评为“登封市敬老孝星”;获得了郑州市首届“敬老敬长青少年”称号;获得了河南省“十佳少先队员”的称号。在2009年度,我被评选为郑州市文明学生,2011年又被评为“全国十佳孝贤”。更难忘的是,2010年儿童节,我参加了中国少年先锋队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非常荣幸的被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并和总书记握手留影,那一刻我会永远铭记在心。

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感到自己并不孤单,内心洋溢激情,全身充满力量,但最多的是感激!我要向关心和帮助的好心人说声谢谢,向党和政府说声谢谢。谢谢你们,我一定不辜负你们的厚望,坚强而充实的生活,我一定努力学习,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报效祖国。对父母的孝是小孝,对祖国的孝才是大孝。我要用我毕生的努力,孝顺我亲爱的祖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