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道德讲堂
张春:三年来无私关爱200多名新疆民族生
2012/5/27 11:47:14佚名文明办

【阅读提示】

  她用慈母般的关爱,消融不同民族师生间的隔阂;她让新疆民族生在内地感受母爱,传递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她,就是华中师范大学内派挂职教师张春。

  “妈妈是温暖的怀抱,有您在,什么困难我都不怕。”

  “您带我走出思想的混沌,是我的指路‘贵人’。”

  这是华中师大新疆班民族生发给张春的短信,她被这些新疆学生亲切地称为“妈妈”。

   张春是新疆石河子大学外语学院教师,作为新疆第二批内派高校挂职教师,2009年9月来到华中师大,2011年7月挂职期满,尽管丈夫去世,女儿在上海上大学,她毅然选择留下,担任新疆内派湖北地区高校挂职教师工作组组长,共同负责在鄂高校2000多名新疆学生的工作。

   华中师大党委书记马敏说:“张春老师以平凡小事践行学校‘以生为本、育人为先’的教育理念,身体力行引导学生爱他人、爱家乡、爱祖国,传递的是一种信仰,更是维护民族团结、国家强盛的力量。”

【镜头一】

  祖木来提生病住院,特别希望有人陪在身边。但曾当众和张春有过摩擦的她倔强地“警告”新疆同学:不许告诉张春。张春无意中得知后,赶到医院看她,话未出口,眼圈先红了:孩子,生病为什么不说呢……此后祖木来提开始慢慢接近张春。

  华中师大新疆民族生共200余人,其中维吾尔族150多人。听说一个汉族女老师来“管”他们,一些新疆民族生不愿接近。张春有心理准备,一口气走访了10多个院系,了解每个新疆民族生的情况。为不耽误学生上课,她利用晚上一一约访。“我把自己当学生,把学生当朋友,当成我的孩子来拉家常。”

  古尔邦节是维吾尔族等少数民族最隆重的节日之一,过去该校新疆学生过节时只是私下聚餐。2009年底的古尔邦节,张春向学校报告,为新疆学生集体欢庆古尔邦节。按照民族习俗,东二食堂清真餐厅宰了一只羊,每人手捧一碗热乎乎的羊汤。校领导赶来祝福,给学生发压岁红包。学生们穿着民族服装唱啊跳啊,张春学着跳民族舞,和大家“疯”成一片。几名女孩抱着她哭了:这是我们最开心的一次“大年”。这次过节后,许多新疆民族生开始慢慢接纳这位汉族老师,说张老师最懂我们的心。

  2011年暑假,张春带着女儿,冒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强忍晕车的痛苦,奔波10多天,走访了4个新疆学生的家庭。教育学院2009级学生祖木来提的爸爸车祸出院不久,妈妈长期卧病在床,贫困之家雪上加霜。张春一进她家门就和奶奶拥抱,弯下腰和半躺在床上的妈妈拥抱,拉着她的手说:孩子很勤奋,特别开朗,很难得。看着眼前的一幕,祖木来提忍不住泪眼模糊,没想到老师居然跑这么远来看望。现在,她成了张春的工作助理。

  2011年春节前,几个新疆学生“小心翼翼”地问张春:我们寒假不回家,您能和我们一起留在学校吗?张春很矛盾,她平时孑然一身,寒假特别想和女儿回家团圆。可回头一想,要是自己的女儿独在他乡过年呢?她决定留下陪这些新疆孩子,“太好了,我们简直不敢相信。”有张春陪伴,新疆孩子的春节年饭格外温馨。可他们哪里知道,张春的女儿放假后无“家”可回,只好“宅”在妈妈的宿舍里煮冷冻饺子。2012年春节,依旧如此。

  慈母般的温暖渐渐消融了隔阂。如今,许多新疆学生说,她是老师,像“巴哈尔”(维吾尔语:春天),更像妈妈。

【镜头二】

  2011年6月的一天,一个喜欢“带头”的新疆学生带着六七个学生到清真餐厅“挑刺”,扬言要摘掉清真牌子。张春立刻把几个学生请到办公室,平静地问:“我们千里迢迢来这里是为了什么?”有学生低声说:上学。张春问:“现在是上课时间,我们该做什么?”学生说:学习……张春趁势说:“大家先回去学习,餐厅的事我来协调。”学生们回去了,带头的也蔫了。随后张春常引导那个学生,此后他再没闹过。

  2008年春季开学,新疆教育厅选派一些教师到内地高校挂职。张春来前听说有的挂职教师不太适应工作,对敏感问题不知所措。她曾当过班主任,明白同样的事情放在内地高校可能更棘手,但她咬定一条:人文关怀不间断,原则问题不让步。

  在敏感时期,张春格外关注新疆学生,定期召开骨干会议,掌握大家思想动向。对个别学生的偏激想法,她先耐心倾听,然后以自己的经历和身边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民族团结需要用心呵护,一个温暖的拥抱,一声亲切的问候,远胜过空洞的说教。”张春说。

  春雨润心田,育才先育人。文学院2011级的玉素普来自阿克苏,他常和张春探讨汉族文化和维族文化问题。张春不回避疑问,告诉他:“就像一个家庭的兄弟姊妹,个性不一样,都有优点和缺点,说到底还是一家人,要互相尊重,取长补短。”班上很多同学常问玉素普:你上学是骑马吗?去新疆旅游安全吗?问多了他感到郁闷:新疆很美,人们热情好客,外界为何这样看待?后来玉素普在张春的鼓励下,做了一个新疆风土人情的幻灯片,放给全班看,还邀请大家去新疆玩:“我不仅代表个人,还代表家乡!”

  数学系2008级的祖米热提成绩突出,可以读英文原版教材。2009年乌鲁木齐“7·5”事件后,有一次张春约祖米热提谈心:“你喜欢平安幸福的生活吗?”她说:“当然。”“唉!这次事件给老百姓带来多大的灾难。”她忿忿地说:“那是被少数人利用了。”张春点头:“有头脑的大学生要冷静,过去我们贫弱,西方敌对势力欺辱我们;现在我们刚好过了,他们又折腾我们。这次事件让亲者痛、仇者快,你说是不是?”她们聊了3个多小时,祖米热提说,“您带我走出思想的混沌,是我的指路‘贵人’”。

【镜头三】

  外语学院一名新疆男生厌学,一半功课不及格,无法按期毕业。学生父母赶到学校,情绪激动要给老师下跪。张春劝慰他们3天,动员学生留级,然后不厌其烦地与外语学院老师沟通,为他开“小灶”。张春说:“要是学生的文化课不过关,将来回新疆当老师不是误人子弟吗?”

  部分新疆民族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为了他们的学习和实习,张春跑细了腿、磨破了嘴。还有新疆民族生希望回家乡实习,但实习单位不好找。

  2011年暑假,外语学院的昆杜斯没找到实习单位,寝食不安。在家休假的张春帮她联系到石河子一中,为她找好住处和清真食堂,交代该校一位朋友多关心这个外地女孩。开斋节那天,她把昆杜斯请到家里,两人像母女一样贴心话怎么也说不完。实习两个月,张春每周至少给她打一次电话。2011年底,昆杜斯和克拉玛依市教育局签约,到农村教书。“我心目中的好老师就是春妈这样子,我会努力学着去做。”

  2011年底新疆一些中学到华中师大招聘,张春与这些中学协商,在喀什等地的多所中学建立实习基地,接受新疆学生实习。许多学生高兴得跳了起来:今后再也不用为实习发愁了。

  大爱无声,化人无形。评定新疆助学金竞争激烈,祖米热提两次都可以拿一等,她却主动放弃,只拿三等。2012年她要毕业了,张春劝她别再谦让,她依然坚持:“有的同学更困难,更需要帮助。”布再娜普等两名学生也曾主动谦让一等,她们的想法很简单:春妈这么关心我们,我们不想让她为难,也希望帮助那些更困难的学生。张春说:“这些孩子太纯朴了,将来走上讲台,我们一百个放心。”

  华中师大的新疆民族生大多要回新疆任教,张春常说:“这些学生都是星星之火,将来回到新疆教书育人,发光发热,温暖更多下一代。”(张志峰)

            张春(右)在家访